图书馆2017春季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之经典家书推荐

 

 

 

2017-yd-1

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,从1905年创立同盟会开始,直至辛亥革命胜利,其间先后发动了十余次武装起义,而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,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,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,故又名“黄花岗起义”。

2017-yd-2

林觉民,字意洞,福建闽侯人。他天性聪慧,读书过目不忘。13岁因父命难违参加科举考试,只在考卷上题了“少年不望万户侯”七个大字,便离开考场。

林觉民不满封建专制,热衷于自由民主。少年时即怀有爱国思想,课余谈及国事时势,常说“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”,为同学所钦佩。他尤善讲演,常常宣传革命道理。曾发表题为《挽救垂危之中国》的演说,拍案捶胸,声泪俱下。有人说:“亡大清者,必此辈也!”

2017-yd-3

1907年,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,常与同学畅谈国内形势,他说:我们革命志士,就应该仗义执剑,以死报国。不久,他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。1908年,林觉民来到香港参加广州起义的筹备工作,黄兴喜不自禁:“意洞来,天赞我也!运筹帷幄,何可一日无君。”当即安排林觉民回福建召集壮士,谁曾想这竟是林觉民与老父、妻儿的最后一别。

2017-yd-4

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时半,广州起义的枪声打响了,战斗中,林觉民奋勇当先,随黄兴攻入广州总督衙门。不幸被俘,他临危不惧、慷慨陈词,奉劝清吏洗心革面。几天后,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,年仅24岁。其遗骸与其他死难烈士共72人一同葬在黄花岗上。

2017-yd-5

现在说说林觉民与陈意映的故事:

正如裴多菲所说: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。若为自由故,两者皆可抛。

2017-yd-6

18岁那年,林觉民回乡与陈意映结婚。婚后两人感情极为融洽,林觉民曾对人说:“吾妻性癖、好尚,与余绝同,天真烂漫女子也!” 婚后夫妻感情和谐,“初婚三四月,适冬之望日前后,窗外疏梅筛月影,依稀掩映,吾与汝并肩携手,低低切切,何事不语,何情不诉?”只可惜婚后两人聚少离多。

2017-yd-7

起义前三天的夜里,在香港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,夜阑人静时,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、弱妻稚子,他思绪翻涌,不能自已,彻夜疾书,写下了两封诀别书,一封给他父亲林孝颖,另一封写在一大块正方形手帕上的则是给妻子陈意映。次日,他拿着书信嘱托友人说,我死,幸为转达。

在信中,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“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!吾作此书时,尚是世中一人,汝看此书时,吾已成为阴间一鬼。”写信时,他“泪珠与笔墨齐下,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”,心中滋味无以言表。为“助天下人爱其所爱”、“为天下人谋永福”,他置生死于度外,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“勇于就死”,无所畏惧地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中。

经典语录:

“吾充吾爱汝之心,助天下人爱其所爱,所以敢先汝而死,不顾汝也。”这是林觉明“为天下人谋永福也”而勇于献身的崇高情怀。

“汝幸而偶我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!吾幸而得汝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!” 感怀于生逢乱世,“卒不忍独善其身”。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,而投身革命。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,真不愧为一名真正的革命志士。

《与妻书》情真意切,缠绵悱恻而又充满凛然正气,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,叫人断肠落泪,撼人魂魄。时隔百年,他对爱妻的那份真情、舍生取义的革命者风范,依然令人动容。

《与妻书》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,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,革命者的这种大爱情怀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激励后人为理想为革命而奋力追求。

附:

与  妻  书

——林觉民

意映卿卿如晤: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!吾作此书时,尚是世中一人;汝看此书时,吾已成为阴间一鬼。吾作此书,泪珠和笔墨齐下,不能竟书而欲搁笔,又恐汝不察吾衷,谓吾忍舍汝而死,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,故遂忍悲为汝言之。

吾至爱汝,即此爱汝一念,使吾勇于就死也。吾自遇汝以来,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;然遍地腥云,满街狼犬,称心快意,几家能彀?司马青衫,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。语云:仁者 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吾充吾爱汝之心,助天下人爱其所爱,所以敢先汝而死,不顾汝也。汝体吾此心,于啼泣之余,亦以天下人为念,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,为天下人谋永福也。汝其勿悲!

汝忆否?四五年前某夕,吾尝语曰:“与使吾先死也,无宁汝先我而死。”汝初闻言而怒,后经吾婉解,虽不谓吾言为是,而亦无词相答。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,必不能禁失吾之悲,吾先死留苦与汝,吾心不忍,故宁请汝先死,吾担悲也。嗟夫!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?吾真真不能忘汝也!回忆后街之屋,入门穿廊,过前后厅,又三四折,有小厅,厅旁一屋,为吾与汝双栖之所。初婚三四个月,适冬之望日前后,窗外疏梅筛月影,依稀掩映;吾与(汝)并肩携手,低低切切,何事不语?何情不诉?及今思之,空余泪痕。又回忆六七年前,吾之逃家复归也,汝泣告我:“望今后有远行,必以告妾,妾愿随君行。”吾亦既许汝矣。前十余日回家,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,及与汝相对,又不能启口,且以汝之有身也,更恐不胜悲,故惟日日呼酒买醉。嗟夫!当时余心之悲,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。

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,第以今日事势观之,天灾可以死,盗贼可以死,瓜分之日可以死,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,吾辈处今日之中国,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,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,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,吾能之乎?抑汝能之乎?即可不死,而离散不相见,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,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?则较死为苦也,将奈之何?今日吾与汝幸双健。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,不可数计,钟情如我辈者,能忍之乎?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。吾今死无余憾,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。依新已五岁,转眼成人,汝其善抚之,使之肖我。汝腹中之物,吾疑其女也,女必像汝,吾心甚慰。或又是男,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,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。甚幸,甚幸!吾家后日当甚贫,贫无所苦,清静过日而已。

吾今与汝无言矣。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,当哭相和也。吾平日不信有鬼,今则又望其真有。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,吾亦望其言是实,则吾之死,吾灵尚依依旁汝也,汝不必以勿侣悲。

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,是吾不是处;然语之,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。吾牺牲百死而不辞,而使汝担忧,的的非吾所忍。吾爱汝至,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。汝幸而偶我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!吾幸而得汝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!卒不忍独善其身。嗟夫!巾短情长,所未尽者,尚有万千,汝可以模拟得之。吾今不能见汝矣!汝不能舍吾,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!一恸!辛亥三月廿六夜四鼓,意洞手书。

家中诸母皆通文,有不解处,望请其指教,当尽吾意为幸。